《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简介
《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定价¥48。
去年年底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印行的《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在语言学界引起很大反响,有语言学家誉为,在近年出版的语言学的论集中,无论内容、编排、装帧,特色都是十分鲜明的,允称第一。
南京大学鲁国尧教授,研究语言学多年,饮誉学界。作者自选重要论文,反覆斟酌,孜孜八年,终成此编。作者治学面颇广,涉及音韵、方言、词汇、语法、文字等。限于篇幅,本文仅举其在方言史和音韵学研究领域内的贡献,略作阐述。
在其方言史研究中当以《泰州方音史与通泰方言史研究》和《“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二篇宏文为代表,后文为作者穷四十余年心血而成的精心之作。两篇文章时隔近四十年,但共同的特点是把方言史的研究立体化了,触及到汉语方言史研究若干重大问题,如南北朝通语问题,南朝通语与吴方言的接触、斗争问题,古吴语之北域及何时转变为汉语的古吴方言问题,通泰、客、赣方言的同源问题,等等。这些方言史研究上的大而难的课题,作者以一人之力得出丰硕的成果,成为学术史上不可漠视的里程碑式的著作。作为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长,作者对方言学却极为重视,他曾多次在不同场合以通俗的语言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方言学是音韵学的亲兄弟。”正是基于这一学术思想,作者指导的学生在方言史研究上多有佳作问世,如刘晓南教授的《宋代闽音考》,乔全生教授的《晋语史研究》,林亦教授的《二十世纪东南地区方言史研究》。除此之外,还有一篇需要大书特书的论文是《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问题》,作者根据《利玛窦中国札记》中有关明代官话的几种关键性材料,对明代官话的基础方言作了全新的探讨,这一成果触动了学术界多年来以北京话为明代官话基础方言的传统观点,在海内外引起震动,李思敬先生把这篇文章称作是近代汉语研究上“新的路标”。
音韵学研究是作者的当行本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词韵研究,这是作者一直孜孜不倦努力的方向。作者对两万余首宋词的用韵作了穷尽式的研究,又下探至金元词韵,旁及部分宋金元诗韵和元曲韵。论文集收录的《论宋词韵及其与金元词韵的比较》是作者确定宋词用韵十八部类模式的总结之作,指出了宋词韵十八部类植根于宋代通语,填补了语音史长链上的重要一环。二是等韵学研究。作者访求异域的韵学要籍,使埋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宇内孤本《卢宗迈切韵法》得以重见天日。作者以惊人的毅力,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搜求爬疏,终成《〈卢宗迈切韵法〉述论》一文,不仅对不见于载籍的《卢宗迈切韵法》的来龙去脉作了尽可能详密的研究,而且通过不同韵图之间的比较,揭示出“切韵图是层累地造出来的”观点。这一对等韵学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已为学术界所公认。
这本论集颇为厚重,既有宏观的恢弘,具有思想的深度,而其对语言的描写,对史实的考证又细针密缕,几达无懈可击的地步。
能够取得如此可敬的成果,除了心如止水的问学境界,更在于方法论上的深入思考。作者自己提出治学三原则:“坚实、会通、创新。”这本厚重的论文集表明:坚实来自于穷尽式的研究,会通来自于“兼收并蓄”式的治学与潜心深思,以探求真理为终极目标,惟此方有创新,惟此创新方为创新,所以这本论集中颇多思想的闪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