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2日星期日

《中国昆曲艺术》简介

中国昆曲艺术,吴新雷、朱栋霖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70。



本书于2006年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大奖。



前言
  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列入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表明,昆曲和她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获得了世界公认。“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古老而高雅优美的中国昆曲终于在21世纪初重获知音与赞赏。全国昆剧六团一所重振雄风,各地曲社前呼后应。今年阳春三月,佳音从北京传来,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对于抢救、保护、扶持昆曲的具体方针作出了重要批示。6月2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苏州举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与“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大放异彩,它的博大精深、凝重深厚的历史、文化、艺术、美学和人类精神价值得到今日社会的广泛认同与关注。保护世界遗产就是保护人类的文明和文明的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资源。传承弘扬中国文化瑰宝——昆曲的工作正在付诸实践。苏州藉着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召开的机缘,适时地推出了原创性《长生殿》和青春版《牡丹亭》两部大戏,博得观众热情赞许,在海内外演出盛况空前。在今日“全球化”、国际化时代,它的意义在于将中国文化精神与中国智慧奉献给新世纪的人类。 

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也是世界古老的三大戏剧源头之一。她发源于元朝末年苏州地区的昆山一带,原名昆山腔,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16世纪中叶经魏良辅改革后,昆山腔成为一种格律严谨、形式完备、声腔音乐婉转悦耳柔媚悠长的演唱艺术。又经许多文学艺术家奉献智慧,昆曲艺术成为融文学、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富有诗情画意的舞台综合艺术,她集中国古典艺术与美学之大成,是东方艺术的杰出代表。她的丰富、严谨、完整、精深的戏剧艺术体系,成为中国各种戏曲发展的资源,被誉为“百戏之母”;她独特深厚的美学传统与独具神韵的东方风格,数百年来历经沧桑而始终对于人们具有永恒的魅力。 

昆曲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家们天才创造的杰作,也是处于“全球化”时代的21世纪的我们实践文化创新的不竭的资源。

保护、继承、弘扬、发展昆曲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继承传统经典剧目与艺术,培育青年演员与发展昆曲艺术,研究中国昆曲的历史与现状,挖掘与整理昆曲的历史资料、文物与遗迹,向21世纪的人们宣传与推广昆曲这一中国文化代表的杰出价值,需要我们为之竭尽全力。 

本书意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昆曲历史、艺术及其在当代的发展情况,重探昆曲源流,阐释昆曲奥秘,并以九百幅经典剧照、明清珍本木刻版插图展现昆剧精华,召唤昆曲的历史记忆与舞台生命。

没有评论: